欢迎访问CGTW制播分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人物
太行红色革命的摇篮 —— 磨石坡
发布时间:2020-01-16 来源:CCTV我爱你中华

追忆太行红色革命烈士韩秩吾


       太行山脚下焦作市东北美丽的凤凰山,青翠欲滴,从南山俯瞰,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山坡东麓,风景秀丽的山村叫磨石坡。

       磨石坡村属修武县西村乡,农户169家,670余人,由磨石坡和西岸两个自然村组成。2018年秋季的农村四好公路建设,让它焕发了生机。农家宅院全部涂了新装,村边兴建了旱滑场,村子周围不再是传统的农作物,而是片片花田构成的花海。古老的山村,蝶变成了网红七彩村,进入磨石坡,犹如穿越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因此吸引来了焦作乃至郑州的一批批市民。 

       磨石坡,古称沿河村。那时河沟上游的西岸村沟底有一口泉眼,无论天气多么干旱常年涌水不断。泉水顺流而下,下游沟边的村子故名沿河村。溪水滋润着一方水土,勤劳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生活。

       凤凰叼山、南蛮盗宝的故事在方圆百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凤凰山下真的有金银财宝吗?对此,众人自然会摇头否定。

       兴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时,磨石坡村是取土点之一。当挖掘机作业时,挖出了一条地下通道,累计总长度六百多米。地道壁上每隔数米设置一小灯台,距入口一百米处是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小厅,厅壁上方有通风口。由此厅分开的三个岔道,向不同方向延伸。从中发现了梭镖、粗瓷大碗和一米多高的陶制酒坛。数量最多的是铜钱,多为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据说大观通宝为宋徽宗御笔,故颇具价值。消息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重视,焦作市文物专家赶赴现场鉴定,结论确定这是宋朝末年的一处藏兵洞。

       为什么在磨石坡,古代会建有这处军事用途的地下工程呢?

       相传南宋时,岳家军曾经在这一带抗击金兵。“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耳”显示了岳飞迎回二帝、报仇雪耻的决心。别有用心的赵构皇帝强令岳飞撤军,并把这一带黎民百姓南迁。忠君思想浓厚的岳家军遂颁令:举家迁走,违命者斩!有许多百姓心系故土不愿离开,躲藏进了山沟里。岳家军施计,白天在道上撒了银子。银子夜间被人拾走,激怒了岳家军,遂继续搜山。迁走者保住了性命,其余百姓逃的逃,死的死,这一带遂成了无人区。

       泉水依旧不停地涌出来,溪流依旧不停地淌过早成废墟的沿河村。沧海桑田,不知过了多少年,溪水断流,沟底水坑边露出一片砂石坡。砂石质地绵软细腻,特别适合磨刀磨镰,故远近闻名。后来在此定居的百姓,便给村子取名磨石坡。

       凤凰叼山的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财富的向往,沿河村早已淹没于历史长河。磨石坡,不仅文化底蕴丰厚,更是一个群英荟萃的英雄山村。

       1938年初,赵树温、韩清保、申道石等人均是道清支队的战士。12月4日,他们亲历了许河事件。成功突围后,他们按照预先的约定,冒着严寒赶到陵川集结地。卢启增、卢启高、卢启华弟兄三人全是军人,分别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令人惊奇的是一次战斗中,卢启增身上多处中弹伤势严重,居然死里逃生。王德成,抗战时期的武工队队员,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长为我军团职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期,磨石坡村也出了多位英雄人物。王长松担任修武二区区长,樊明书是部队连指导员。而樊明义是四区武委会主任,韩清沂是区委通讯员。樊明义、周国明(原住甲板创村)多次掩护修武四区区委书记张洋芹脱险的故事,在附近传为佳话。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功勋卓著的韩氏大家族。许河事件后,韩秩吾女儿韩清桂北上山西陵川根据地,初为八路军总部机要员,后到延安学习,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派往东北的首批武装工作队队员,改革初期担任中共吉林省纪委委员。韩天新的三个儿子韩清源、韩清波、韩清涛都是八路军战士,他们均参加了1942年的反“扫荡”。抗战期间他们多次立功,其中韩清涛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因为家族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韩天新被彭德怀邀请参加了八路军总部1943年在山西左权县麻田村举办的抗战军属表彰大会。

       1957年11月17日,赴苏留学的韩清漳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他精通多国语言,参加了党的九大会务工作,担任过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武官,后任北海舰队政治部联络部主任。1974年西沙海战时,韩清漳奉命率领舰艇穿越台湾海峡,前往西沙海域支援。

       新中国成立后,韩清涛任空军华北航空处三十团参谋,因为开辟康藏航线有功,家里挂上了功臣匾。清涛的儿子参军后,曾经在空军指挥学院担任领导职务。

       为什么磨石坡村涌现出来这么多的英雄与功臣?原因就是村里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韩秩吾。


1579159046878937.jpg


       韩秩吾,1903年出生,原名叫天叙,弟兄三人。两位兄长分别叫天新、天霖。从修武完小毕业后到省立第五师范读书,早年参加牺盟会。1925年师范毕业,加入国民党并组建修武县党部,担任执行委员。两年后,被国民党省党部任命为豫北特派员。1933年担任焦作扶轮小学校长后,利用身份之便掩护我党地下活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扶轮小学成立了党支部后,成为中共豫北特委所在地和我党为修武培训抗日干部的重要场所。

       1938年2月修武县城沦陷,韩秩吾发动修武、焦作学校师生和路矿工人到磨石坡组建抗日游击队。这支抗日武装逐渐发展壮大,后并入道清支队,成为我党在南太行地区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10月129师刘伯承师长在辉县吴村386旅驻地时,亲自视察了这支队伍,并称赞说:“论军纪,还数道清支队最好。”

       上级党组织决定在修武成立抗日民主政府,韩秩吾为此四处奔走,积极联络各界人士,并力荐中共豫北特委委员程明升担任县长。他与程明升、修武地下党负责人张方来以及国民党人士张向毅、张润三、武侠生多次在磨石坡商议,还设法向驻扎西村的国民党九五师师长罗奇和师政治部主任作工作,争取到了驻军的支持。1938年春季在大东村成立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是本省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而由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担任县长并得到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委任,在全国唯一。韩秩吾任粮秣科科长,随后他与张向毅等人长途跋涉,奔赴省城开封四处斡旋,求得了省府对县长程明升的委任,并带回了县府官印。

       韩秩吾是个了不起的风云人物。在他的感召下,磨石坡村许多人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包括他的多位亲友,如长兄韩天新、女儿韩清桂、长子韩清漳等等。

       1942年5月下旬,日军对我太行山根据地辽县疯狂大“扫荡”,时任华北新华日报社总务科长的韩秩吾,为掩护同事、保护我党机密壮烈牺牲。

       此外,战争年代磨石坡村卢凤高、卢凤典、秦创等多人光荣献身。

       2009年9月,韩秩吾被焦作市委组织部等十二家单位评选为对建立新中国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磨石坡村两委会于2017年筹资修建了韩秩吾烈士纪念亭。六角亭内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润三悼念老战友的诗作。


1579159062482368.jpg


       韩秩吾故居坐北朝南,为一处典型的北方土木结构四合院。主房五间是一栋上下两层的楼房,是父亲分给天新的,东西配房各三间归天叙,原归天霖的五间南屋已经拆除。若不是故居边上树立的韩秩吾烈士纪念碑,路人怎会联想到这个破落的宅院,是河南省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的摇篮!


1579159083220968.jpg


       和传说中的沿河村一样,早先的磨石坡村位于土沟边,多为低矮的土平房或着窑洞。1980年代以来村子两度搬迁,先是一户一院的大瓦房,后来成了现在砖混结构的新式住宅。

       1938年之初,国民党95师奉命在山门河流域对日作战。师长罗奇及师部在韩秩吾家短暂驻扎时,赠送的一批精武器装备,成了抗日游击队的宝贝。十多年前磨石坡村民修路时,发现有两个阵亡士兵墓。其中一个墓穴里的砖头上面刻着“国民革命军九五师战士石林峰,武陟县代村人”字样,另一人墓穴主人姓名不详。

       修武西村乡是革命老区,人杰地灵的磨石坡乃是革命老区的典范!走进新时代,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磨石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信不久,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山村将以崭新的姿态崛起在凤凰山麓。(通讯员郑乃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