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CCTV我爱你中华《商企故事》栏目组一行四人应邀走进重山集团进行实地采访,进入集团大门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绿植青翠欲滴,再往里走还有的树上挂着黄橙橙的果实,我们简直以为是到了公园,真的怀疑这里会有水泥厂?!
(重山集团厂区)
我们在公司崔主任和王副总的引领下走进公司的办公楼,看到墙上的宣传栏里写着:
企业精神:凝心聚力 创新图强 执着梦想 永续奋斗
企业价值观:仁义立身 诚信立业 善行立德 勤勉立志
学习理念:身心双修 成己达人
这些标语无不彰显着重山集团的文化理念。见到李学董事长的第一感觉,他应该是位大学教授吧。满头花白头发,挺直的腰板,鼻梁一副眼镜显得温文儒雅。他声音不高却态度诚肯,给人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
(集团董事长 李学)
王谦副总介绍说:重山集团位于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坐落于中国淄砚之乡——淄川区罗村镇。它于一九七六年十年浩劫刚刚结束,改革开放的号角即将吹响的前夜应运而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历经四十多年艰苦创业,从一个小水泥厂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跨地区发展的水泥、环保、新材料三业并举,中国建材五百强企业、山东省建材骨干企业和淄博市五十强企业。四十年来,一代代重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用奋斗推动发展,用奋斗书写历史,用奋斗引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从自我发展到科学发展的嬗变之路。
下午在李学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参观了重山文化馆。这里原来是镇政府所在地,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上二楼进入馆中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雕像,王谦副总经理说这象征着重山人的奋斗精神。
李学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参观了重山文化馆。
重山集团创业之初,企业名称是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水泥厂,位于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1973~1975年,南韩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开始自力更生办水泥厂。1975年,生产出第一批水泥,1976年10月,村支两委把水泥厂迁址于村东北山脚下新建水泥厂。
1983年,李学被南韩村任命为水泥厂技术副厂长。
1993年,南韩村水泥厂更名为淄博鲁中水泥厂。
1995年10月,李学被南韩村任命为淄博鲁中水泥厂厂长。
2002年,在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推动下,淄博鲁中水泥厂在经过一系列工作程序和评估后,整体改制为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经营阶段,企业发展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迸发出了强劲的发展欲望,通过一边对老线进行技术改造,一边建设新生产线,一举建成了淄博市本土九条水泥生产线的最大水泥企业。
(2002年改制的鲁中水泥有限公司)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用电矛盾凸显。用电成本和用电自主权受到较大制约,经过进一步深度思考和论证,企业决定突破用电瓶颈,2003年,李学董事长等一班人向更大的电力领域进行投资,建设企业自己的发电厂。
(2003年投资建设鲁中水泥热电厂)
2006年,热电厂运行进入成熟稳定期,不安分的重山决策者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热电厂的工业蒸汽发展循环经济!以创新、创业、冒险精神为鲜明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再次体现在以李学为首的企业一班人身上。面对当时良好的市场需求和蒸汽、电力资源,企业迈出了探索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筹资建设氧化铝厂。为了抢抓机遇,企业仍然坚持屡试不爽的经验,即三边模式:边筹资、边设计、边施工,从破土动工到投产运行,六个月建成20万吨氧化铝厂,使热电厂的蒸汽和电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008年中国的水泥工业在政府宏观经济刺激计划和水泥产业政策等相互作用推动下,加快了新型干法工艺线的推进历程,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很多地区铺展开来,也敲击着李学董事长等决策者的神经,决定企业命运的一个重大选择再次摆在案头。大浪淘沙,优者剩(胜)。几经权衡,几经进退,李学按下了炸毁四条立窑生产线置换一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按钮,其心之绝、其力之大、其情之畅,无以言表……
(拆除立窑场景)
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站在照片栏前,董事长感概万千……
2008年,集团决定投资4.5亿元建设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2009年10月,历经近20个月的艰苦努力,重山集团日产5000吨/日新型干法生产线点火投产,成为淄博市本土水泥企业建成的第一条5000吨/日生产线,生产线采用了大量化工业废渣配料技术;新型无铬化耐火材料砌筑工艺;预热器陶瓷内筒以及电袋复合收尘工艺等一系列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成为国内同类型示范生产线,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赞誉。
(重山集团5000吨/日新型干法生产线)
并于2011年在全市率先启动首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打破了水泥窑的传统功能和属性,由单一的水泥生产升级为具有强大工业废弃物处置能力的多功能生产系统,搭建起重山集团的环保产业平台——淄博重山思沃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取得了山东省水泥行业第一张工业废弃物经营许可证证书。
(重山思沃瑞总经理助理王跃接受采访)
2011年7月,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重山集团实施飞地经济,投资建设赤峰鲁蒙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迈出了跨地区发展的第一步。
(赤峰鲁蒙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2012年,重山集团与天津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出资买断其专利技术,合作成立全国首家硼同位素项目中试基地,标志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校企合作新典范,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成立硼同位素中试基地)
在一次中试基地的业务研讨会上,李学董事长接触到了天津大学方治文教授经过交流,两人在硼同位素的下游产业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2014年7月,重山集团与方治文教授共同成立重山光电公司,开启了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征程。方治文教授带领研发团队历经了上千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氟化碳材料的提纯方法,研发量从1g增加到100g,实现了量变和质变。
(重山光电总经理方治在介绍光电新材料展厅)
由此,重山集团形成了水泥、环保、新材料三业并举的产业结构,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接下来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实施“森林重山工程 把企业建成花园”是重山集团在1996年提出的环保工作口号。提出之初,也同样经历了部分干部员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相信到相信、从不支持到支持的过程。
李学董事长说:环保治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项只投入、无产出的工作。甚至部分干部员工认为环保局又不要求又不查,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去上这些只花钱、不赚钱的设备……
但是,事实证明了这一前瞻性决策的正确性。2005年,经淄博市环保局推荐,重山集团开始作为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环保公约示范试点企业参与到履约行动计划中,为中国水泥参与国际环保活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学董事长参加中美水泥窑项目成果交流会)
当“循环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工业经济建设中还略显陌生的时候,李学等一班人通过建设热电厂,在为水泥生产和周边企业、居民供电、供暖的同时,电厂产生的煤渣、煤灰、废水等全部综合利用于水泥的生产和设备冷却,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零污染。2006年投资建设的氧化铝项目,生产所需的电源和气源及水源同样来自热电厂,而产生的赤泥废渣被综合利用于水泥原料,由此形成了典型的重山经济循环模式。
(公司内部废水形成的景观水池)
特别是经过不懈的投资治理,彻底解决了现场环保问题,扭转和改变了很多同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集团领导将绿化美化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的重点工作,从年度规划到月度计划,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开启了重山集团旷日持久、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之路,先后实施了厂区全覆盖绿化工程、荒山绿化工程、矿坑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有效的改善了周边生态,提升了社会公众对传统制造企业的认知。
(省级绿化荣誉)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纵观重山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村办小厂发展壮大成为集团化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相对匮乏,交通、信息、政策优势不足的条件下,靠什么在发展?唯一靠的是长期艰苦创业、执着向前的奋斗精神,并一以贯之地传承和影响着一代代重山人,形成了苦干、硬干、实干的重山奋斗文化。
回眸重山四十年发展,获得的每一份荣誉,都离不开各级政府、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是一代代重山人接力奋斗的结果。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逐梦前行的四十年,也是重山集团艰苦奋斗的四十年。四十年的发展,蕴含着他们的信念和智慧,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付出了青春、收获了成长;付出了辛劳、收获了财富。驻足再思,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成长史和发展史,更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心血史和奋斗史,一幅重山人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画卷,必将也当长期成为每一代重山人永远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采访第二天还在集团购买并绿化后荒山建起的重山园进行了文化交流,靳新国总编为重山文化馆书写了题名。
李月副主编即兴创作七绝藏头诗:
重任良心置两肩,
山村创业著新篇。
文承孔孟兴齐鲁,
化作甘霖润九天!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