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CGTW制播分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社会
济源匠人李鹏举:浸润国学 经世致用
发布时间:2019-01-08 来源:CCTV我爱你中华

我希望今后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还将继续学习,用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李鹏举


他,一位从王屋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学子,始终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理想抱负,多年来勤奋治学,见贤思齐,在充分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知行合一,立志为新时代发声,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化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通俗易懂的国学讲座,传播给普通大众,激发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心。

他就是文化学者、国学讲师李鹏举。


李鹏举事迹279.png


潜心研易 浸润国学


李鹏举1974年出生于王屋山区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遇到问题就想问清楚搞明白,因此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喜欢上了看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儿时难以理解的问题,李鹏举慢慢都找到了答案。


在家族长者的影响下,喜欢看书的李鹏举接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易经》。“我当时记忆最深刻的是,长兄经常拿《易经》给我讲做人的道理。我很纳闷,一本算卦占卜的书和做人有什么关系?”李鹏举说。于是,李鹏举便试着去读《易经》。这一读,他就被深深吸引了。


“我一开始是因为兴趣读《易经》的。”李鹏举说。《易经》是我国古老的文献,晦涩难懂,比较抽象,学起来异常艰难,需要记忆的东西也非常多。为了研究《易经》,他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苦读《易经》等国学经典。


李鹏举说:“我刚开始读《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经典时,觉得非常枯燥,后来积累了一定的国学知识,读起来就轻松多了。”但是,当把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出来的道理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时,李鹏举又不满足了。他觉得,只凭自学,似乎还远远不够。


李鹏举认为,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但去问谁?他说,孔子曾不远千里向老子请教学问,早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现在我们学习,应该向那些在该领域钻研深透的专家请教。


为了向更高层次攀登,李鹏举走出济源,遍访全国各地的名师,利用节假日到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高校参加国学研修班。他不放过任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无论国内哪里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李鹏举都会参加。


曾经,他远赴哈尔滨,找到《中国易学博览丛书》的作者拜师学艺。曾经,他专程拜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向他请教国学文化、实学研究等相关问题。王杰是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系列活动发起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的主讲人之一。王蒙、楼宇烈、毛佩琦等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知名学者,他都一一拜访过。他还去找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英雄航天员”陈冬等。这些“中国大师”“大国工匠”的指点和讲析为他拨云散雾,使他学业精进。


苦学精修 成就自我


在很多人心中,易学是一门既玄妙又晦涩难懂的学科。李鹏举告诉记者,其实,易学可以称为实践学。


研易之路,道远且长。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潜心钻研。“易学理论,真伪难辨。学习易学要有抽丝剥茧的精神,抱着既相信又怀疑的态度,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再用经验验证真伪,归纳出正知正见的知识,呈现给更多的人。”李鹏举说。


在采访中,李鹏举感慨地说:“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了让更多人对易学有科学的认识,使易学能够更好地服务生活,李鹏举走上了传播国学的道路。他曾受邀做客河南电视台《传承》栏目,讲授《身边的易经智慧》系列讲座,分享易经智慧。


李鹏举事迹1452.png


李鹏举说,在为他人讲述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升。慢慢地,李鹏举不再只满足研究易学,逐渐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领域。李鹏举称,传统文化就像一棵树,易学是树根,儒释道为树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就是结出来的果。在他看来,只有把根基扎牢,才能学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中华民族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我从易学入门,慢慢地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李鹏举说。


伽达默尔曾说,“世上都是路,通向自我认识。”在苦学深修的道路上,李鹏举被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折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像光芒万丈的太阳,照进他的心灵,使他豁然开朗。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醒地认识。他内心深处开始闪耀一种“大光明”,那就是让自己的所学造福社会。


李鹏举事迹1804.png


经世致用 志在传承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阅读浩瀚的典籍,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弄懂其中的精诣。这就需要引导,需要解读,需要有人先行一步。“之所以走上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是因为我发现研究传统文化的大有人在,可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人却寥寥无几。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传统文化。”李鹏举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李鹏举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

为此,李鹏举决定,要为新时代发声,要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创新方式和方法,将国学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认识经典、解读经典、传承经典。


在机关,李鹏举讲《国学经典与职业素养》;在企业,李鹏举讲《家国情怀与政商关系》;在高校,李鹏举讲《坚守新时代文化自信》。不管走到哪里,李鹏举总能把讲课内容与听课人的具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他讲课幽默,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刻的哲理传授给大家。这样的讲课风格深受听众的喜爱。他的演讲每次都能赢得满堂喝彩。


每节课的背后,都离不开李鹏举的辛苦付出。“一节课大概有两个小时。仅课前搜集整理资料,我就要写两万字。只有把这两万字大概记住,我才敢去讲这节课。”李鹏举说。李鹏举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说实话,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但是,当把它作为一种兴趣时,我就对它充满了热爱,也就不觉得苦了。”李鹏举说。


“大众传播跟生活息息相关,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说课,而不是讲课。我希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抱有一种复兴而非复古的态度。唯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去粗取精、与时俱进。我们要结合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挖掘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充分发挥其现实意义。”李鹏举说。


对于现在流行的大众传播方式,李鹏举也以非常年轻的心态去学习。“我希望今后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还将继续学习,用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李鹏举说。


李鹏举事迹2680.png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李鹏举一直在呼吁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李鹏举说,他要努力活成一束光,去点燃更多人的文化自信,去点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星星之火,让伟大的中华文明更加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