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制度,人民调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它作为化解民间纠纷的有效手段,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2018年8月2日,东营市司法局联合法院、综治、信访、财政等部门成立东营市人民调解中心,搭建起全省首家市级人民调解工作平台。成立以来,相继组建了解决不同纠纷的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集中受理各类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了专业化、“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服务。东营市人民调解中心坚持发扬“枫桥经验”,围绕“矛盾不上交”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人民调解这一“东方经验”焕发新活力,调处成功率达99.5%,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彰显。所有调解案件均实现了零反悔、零上访,初步实现了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目标,在调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东营市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揭牌
近千人调解员专家库,让专业人办专业事
作为一个调解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专业性平台,调解员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仅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如不及时化解,矛盾瞬间就会激化。
司法、卫生、妇联、住建、教育、信访等部门联合,分别组建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纠纷、涉校涉生纠纷和信访事项、商事纠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并入驻市人民调解中心,实现“专业人”在“专业地方”办“专业事”,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市司法局选派一名精干在职人员统筹协调推进调解中心工作,推荐选聘了8名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干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9名辅助人员组成了专职调解队伍;组建945人的行业专家库、50人的法律专家库,作为人民调解工作“智囊团”,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为了能够不断规范和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人民调解中心创新性地聘请资深律师任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主任委员,律师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近千人的调解员专家库,在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将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列支范围,保障了市人民调解中心的日常办公、人员聘用、专家咨询、培训交流等各项费用,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也为调解员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外,坚持“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的“三免费”原则,推行无门槛“一站式”服务。纠纷发生时,调解中心保持中立角度、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实行调解范围、流程、专家、调解员信息全部公开,以公开促“阳光调解”,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
采取新机制新方法,妥善化解纠纷事件
东营市人民调解中心在工作中注重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勇于创新,引领“东营模式”。
推行“三四五”工作新模式。即:市人民调解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同行评议、以责定赔、依法赔偿三项原则,实行信息公开、申请回避、专家评估、集体协商四项制度,采取申请受理、调查核实、调解纠纷、履行协议、回访反馈五步流程,有效保障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调解效率,确保人民调解工作“规定动作”规范有序探索调解新机制。
人民调解中心探索人民调解确认新机制,与东营仲裁委员会合作签约,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仲裁确认”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创纠纷综合治理新途径,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效力,确保调解协议及时有效履行。2018年9月,市人民调解中心受理的一起“新生儿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在市人民调解中心主持下,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就调解协议书共同向东营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确认,赋予调解协议书法律强制力,最终协议得以按期顺利履行,妥善化解了一起重大医疗纠纷。
实践“同行评议”定责新做法。在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和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采用“同行评议”,让专业人办专业事,有效解决当事人对行业专业知识“信息不对等”问题,提升专业类技术鉴定的权威性、公信力和透明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支撑。今年2月,市人民调解中心接受委托受理一起“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死亡”案件,由于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在与医院协商无果后多次聚众到市信访局、市卫健委上访。经市人民调解中心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不懈努力,通过“重大案件集体会商”并辅以“同行评议”,医患双方最终签订调解协议,一起医疗纠纷信访事件得以及时稳妥化解。
在物业中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调解,提供技术支持,率先在全省开创了物业纠纷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建立规范运作的标准化评估和纠纷调解机制。
群众工作无小事,甘做百姓解忧人
“群众工作无小事,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人民群众的难事、堵事、烦事都是我们应该担当解决的。”市人民调解中心主任时冠华说,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劳动争议等等,有些看似事情不大,但每件事情如果有群众反映了,不去处理或是处理不当,都可能会变成上访事件。
“人民的调解员,就要用心工作,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干点实事,让老百姓感受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东营市人民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承诺和责任。调解中心每接到一起案子,相关人员首先做详细的调查,然后研讨调解预备,务求万无一失。在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纠纷当事群众,倾听他们的事由,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关心和帮助。法理并举,祛邪扶正,促谈劝和,弃嫌修好,一件件濒临激化的纠纷干戈化为玉帛,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东营市人民调解中心在社会的权威性和信赖度不断提高,一幅幅锦旗和感谢信让“有纠纷找人民调解中心”逐渐叫响。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满意是对市人民调解中心工作的最大褒奖。近期,一位老人拿着一大包馒头来到了人民调解中心,“我蒸的馒头特别香,谢谢你们帮我解开了心结。给你们钱,你们不要,给你们礼品,你们不要,我蒸的馒头必须尝尝,这是我的一份心意。”这一份馒头承载着老人最淳朴的回馈和最深厚的感激之情,老百姓的信任是调解工作最大的收获。
不断改进让调解更好发挥作用
市人民调解中心不断发展,贯彻落实“枫桥经验”的精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并且依托“网格化”建设,立足“三创三新”,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同时,市人民调解中心加强激励机制,不断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社会各界对平台的支持和关注。通过发放及回收3000多份问卷调查来进行收集和整理有关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人民调解案卷评查活动,提出问题,及时整改,强化人民调解事后监督,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发展。
同时加强人民调解“智能化”,创新构建“智慧调解”平台。优化完善人民调解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节点预警、变量预警等分析预测模型,实现矛盾纠纷主动防范、有效化解。并通过创新开展“网上调解”“视频调解”“微信调解”,提高调解工作的及时性、便捷性。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在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开通网上咨询、申请窗口等方式,将调解范围、流程、专家、人民调解员信息等全方位、多角度向社会公开,以公开促“阳光调解”。
建立工作分析例会、舆情通报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发生;建立调处工作回访制度,定期召开调解工作座谈会,提高一体化纠纷解决能力。并且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人民调解案卷评查活动,提出问题,及时整改,强化人民调解事后监督,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发挥出“依法公平、竭诚为民”作用。狠抓细节,从细节中尽显功夫。通过人民调解中心不断的努力,让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数据见证展现调解中心斐然成绩
东营市人民调解中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成立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有纠纷找调解”的影响力,人民调解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不断提升。通过公开、制度和监督来促进规范,市人民调解中心定位于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角色,保障调解做到依法调解、不偏不倚,人民调解中心的调处成功率达到99.5%,使得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彰显。截止目前,市人民调解中心共接待群众咨询3150人次,立案调解案件242起,简易程序调解案件177起,其中重大死亡案件68起,群体性事件16起,涉案赔偿诉求金额6241.88万元,经调解实际赔偿金额1066.67万元,下到200元上到几十万不等,所有调解案件均实现了零反悔、零上访。同时结合调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组织编写了《东营市医疗纠纷典型案件汇编》,为医疗纠纷预防化解提供了参考。调解员先后21次深入医院、社区搞普法宣传,传授调解经验,预防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签订物业纠纷调解专家服务合作协议
小案子当大案子办,大案子当同等案子办,调解委员会从一点一滴开始,涉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形成一个大调解格局模式。坚持发扬“枫桥经验”,创新举措,调解中心最大限度做到人民内部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消除了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改善了人际关系,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人民调解维稳促和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彰显,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之路。(文:吕增霞、杨国才、郑跃光 责编:杜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