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淮河北岸,两市三县交界处的双河镇是国家级贫困县确山县南部的偏远乡镇,2015年初全镇有贫困人口近4749人,贫困村9个,贫困发生率达8.3%。近年来,该镇紧盯脱贫目标不动摇,立下“愚公志”,下好“绣花”功夫,实现9个贫困村、4378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在脱贫退出省级评估中为确山县实现脱贫退出立下战功。“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该镇全面响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号召,聚焦巩固脱贫成果,抓产业、谋项目、重帮扶、促就业,以一项项精准“组合拳”剑指夺取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双胜利。
产业精准联到户
在该镇陈上庄村、凌楼村的西红柿基地内,村两委干部们和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在温室大棚中紧锣密鼓的忙碌着。西红柿温棚种植项目是该镇结合本地龙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整个项目基地建有西红柿日光温棚20多座,面积约200亩。2019年产值达150万元,有30多名贫困劳动力长期就业,带动8户贫困户自主发展起温棚种植。前阶段疫情刚趋于稳定,镇党委、政府就全面规划其西红柿日光温棚基地项目扩建工程,积极申请扶贫项目、争取扶贫资金,把日光温棚种植打造成现代化、规模化的“明星”项目,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西红柿温棚种植项目仅是该镇产业扶贫开展的一个缩影,在2019年扶贫产业“一村一品”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该镇快速精准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谋划,用好产业扶持的“试金石”,规划产业扶贫项目35项,资金达2.3亿元,发展以西红柿、香菇、蔬菜种植为主的日光温棚基地建设项目,覆盖现有1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增收;依托本地中药材、苗圃规模化种植,肉牛、肉鸽特色养殖优势,规划苗圃种植项目1198亩、中药材种植400亩,肉牛、肉鸽养殖项目9个,以代种代管、托管代养方式将产业项目扶持到人;发挥淮河旅游发展优势,打造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和楚淮风景区建设,推动观光农业、特色种养殖扶贫项目发展,形成区域产业发展闭环,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找准产业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是关键。该镇把产业扶贫与国土绿化高速公路造林相融合,推广林下经济产业扶贫模式。整合淮河沿线林区、高速两侧绿化区近8500亩林地,将造林林权土地分配各村作为集体经济,统筹栽植楸树、板栗等经济型树种,林下套种花生、中药材、油菜等经济作物,将林下经济收益分配贫困群众,提供管护、种收等就业岗位,劈开产业扶贫到户新路径。
施策精准帮到人
面对疫情对贫困看群众生活发展带来的影响,该镇聚焦因户施策开展多样化的精准帮扶措施,解决贫困群众的发展难题。村脱贫责任组、帮扶责任人340多人通过入户帮扶、电话走访、微信群慰问等形式为1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起“深度、重度、中度、轻度”ABCD级贫困人口精准分类,逐户因人制定脱贫计划,分月进行精准算账,并结合入户走访情况研判给予精准帮扶。
了解到唐庄村贫困儿童唐秋生母亲去世、父亲一级残疾瘫痪在床符合孤儿政策标准,村两委和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精准开展入户核查和情况申报,给予孤儿政策扶持;蔡庄村贫困群众魏安娜因疫情缺少消毒防护用品,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送来爱心口罩并集中为住处进行消毒防疫;排查到凌楼村贫困群众种植的温棚西红柿消费渠道需要继续拓宽,镇扶贫办精准协助开通网络销售渠道,巩固产业发展成果。“靶向精准”的帮扶施策,已累计帮助10余人贫困群众申报落实低保、孤儿等社会政策、开展贫困群众消毒防疫帮扶500余次、为65种扶贫农产品开通网络销售渠道、解决疫情贫困群众生活生产难题156件,有效提升了贫困人口满意度获得感。
就业精准送到家
新冠肺炎疫情对群众生活特别是贫困群众全年收入水平影响很大。保障4万名外出务工人口、1000余名外出贫困人口的就业增收,成为保障群众生活,守护小康成色的关键。该镇开展就业帮扶的“春风行动”,全面排查,实时掌握了解贫困群众就业意愿和需求,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针对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人口,采取“一对一”就业帮扶服务模式,实行“岗位送到家”服务,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公示选派,统筹利用村集体经济聘任国土绿化、保洁环卫、政策宣传、产业发展等公益性岗位104个。
在做好扶贫企业、车间复工复产同时,该镇出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就业引导及扶贫岗位开发工作实施办法》,建立贫困户就业和带贫企业奖补机制,实现56名贫困人口就近转产就业。目前,通过就业精准帮扶,1673名贫困人口已实现外出或就近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85%以上,带贫企业复产复工率达到100%,有效巩固近80%贫困家庭的脱贫成果。(通讯员: 高军延、刘沛羽、吴金刚 编辑:张永平、吴金凤 责任编辑:吴学谦 审核:吴长明)